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忘情谷
BBS
洞见天下
微信群
报告厅
千百度
新青年
商学院
藏经阁
雄企汇
数据库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网站工具箱
快捷发帖
深度行研
图表数据
搜索
搜索
热搜:
皮书
能源
环保
GPT
大模型
电子
大数据
互联网
教育
金融
地产
制造
钢铁
工程
保险
服务
公用事业
建筑
科技
健康
医疗
机械
半导体
碳
报告
商业计划书
智库
咨询
研究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file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忘情谷
›
休闲娱乐
›
琴棋书画
›
名家说名作②| 吴泰解读粤籍大藏家吴荣光的“宝贝”和“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名家说名作②| 吴泰解读粤籍大藏家吴荣光的“宝贝”和“朋友圈” ...
[复制链接]
江象容
发表于 2022-9-15 12: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站文档手机双击全屏观看效果最好!如需充值或代为下载服务,请联系微信lovefeige007
原标题:名家说名作②| 吴泰解读粤籍大藏家吴荣光的“宝贝”和“朋友圈”
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立足“粤藏”和“宋元书画”这两个基本点,首次对广东历代书画藏家及其收藏的宋元书画、著录、刻帖等进行系统梳理,对于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吴泰
展览特别从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借展了清代粤籍大藏家吴荣光等人鉴藏过的部分宋元书画佳作。在展览现场,吴荣光的后人、当代书画家吴泰向记者讲述了相关故事。
图轴可见“朋友圈”
吴荣光(1773-1843),广东南海人,清代诗人、书画鉴藏家、金石学家,书法为世所重。他师承翁方纲、阮元,历任湖南巡抚、湖广总督、福建布政使等地方要职,著有《筠清馆金石录》《辛丑销夏记》等论著。特别是他去职后回乡,对广东收藏文化的兴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展出故宫博物院藏《松盘揽胜图》,作品是以而立之年的吴荣光登临泰山为主题所绘制的肖像画。该图的作者万承纪是“扬州画派”代表画家罗聘的弟子,也是吴荣光的同龄人。
清 万承纪《松盘揽胜图》 故宫博物院 藏
图中绘吴荣光圆脸,中等身材,略胖,上唇留有胡须,身披红色长袍,头戴斗笠,脚蹬木屐,伫立于林泉之间。在丛林掩映与山石烘托下,吴荣光在画中显得并不突出,唯其一袭长袍显示其风尘仆仆、溪山行旅的形象。
在画心裱边,尚有宋湘、翁方纲、阮元、陈寿祺等九家题诗。“这幅图轴展示了吴荣光的‘朋友圈’。”吴泰向羊城晚报记者解读了这幅图卷的重要看点:
宦游京城的吴荣光常往琉璃厂购赏字画;“三十七岁迁居下斜街小屋,与阮元师居所相近,日夕过从指授经义,又常与翁方纲讲论书画及考据之学,暇则塗抹山水遣兴……”正因为这一层师承关系,大大开启了吴荣光的文化、艺术与收藏视野。
“书画鉴定也需要有条理的分析、比对,去伪存真。吴荣光在金石考据学、版本学、书画鉴定方面卓有见地,与他擅于判案有关。”吴泰认为,吴荣光为官三十载,历任巡抚、总督、布政使、按察使,兼备文职与武职,善于用缜密的思辨精神分析问题,对考据之学大有帮助,故能慧眼独具。
吴氏旧藏名作如林
吴荣光为官三十载,宦游地域甚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江苏、浙江的经历让其眼界、交游、收藏越广。本次展览中还有不少其他重要展品,也来自吴荣光旧藏,宋拓王沇本《兰亭序册》、李唐《采薇图》都是其中代表。
《兰亭序》为中国书法经典之作,其原本已不可见。自《兰亭序》问世,历代书家争相摹写,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根据南宋陆游外甥桑世昌所著《兰亭考》的统计,南宋时就已有 150 多个版本的《兰亭序》。
吴荣光旧藏 宋拓王沇本《兰亭序册》
可惜的是,这些版本绝大多数未能存世至今,其中《定武本兰亭》为公认较好的版本。
吴荣光旧藏 宋拓王沇本《兰亭序册》
本次展出的宋拓王沇本《兰亭序册》此册由手卷改装而成,被认定为有游相收藏兰亭之特征,为定武系列。此册曾为粤籍名家吴荣光、孔广陶收藏,墨纸后有游似、翁方纲、叶志诜、孔广陶、宋葆淳、王树常、半痴等题跋十二段。
内签题有“岳雪楼珍藏”、“荷屋藏”,墨纸后钤有“荷屋所得古刻善本”、“岳雪楼鉴藏金石书画图籍之章”等印。
南宋李唐《采薇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绘为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南宋李唐《采薇图》(复制件) 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据吴泰介绍,吴荣光曾“二度”收藏《采薇图》。在图卷跋语中,吴荣光详尽记述了自己如何得来此卷,又如何在黔南遭水厄、在英德被盗而后再度购回的曲折经历。
另一方面,《采薇图》的收藏故事更为学界注重:宋元时代,该作曾进入南宋内府,后来又从皇室、宗室手中散落人间;有明一代,曾出入于周六观、项元汴等江南藏家之手,又一时成为权臣严嵩父子之物;清季以降,《伯夷叔齐采薇图》
重回京师,为粤籍黄姓官员所得,随黄氏告老还乡而“南渡”岭南,又由宦游京师回乡省亲的岭南士大夫吴荣光所得。
清代岭南藏家崛起
“一个大画家,必然‘抱’着一个大藏家的‘大腿’。”吴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典籍字画收藏。吴荣光被今天的研究者视为晚清岭南文化史、鉴藏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可以说,晚清时岭南文化与以北京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产生深刻连接,吴荣光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连接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晚清乃至民国以后岭南文化的走向。
本次展览对相关收藏进行集中展示,呈现出广东近代文化发展的一大源头和脉络。因盐业与洋行的贸易发展,在十九世纪中期,广东鉴藏之风气开始兴盛,岭南地区的鉴藏家大有崛起之势。
当时广东负有盛名的收藏家包括潘有为、吴荣光、叶梦龙、潘正衡、潘正炜、伍崇曜、潘仕成、伍元蕙、孔广陶等,曾倾其财力、目力,将一批宋元书画名迹汇聚广东,拥有的藏品档次和数量都位于全国的前列。
吴荣光收藏具有鲜明体系,更将其所藏、所见、所闻详尽记录在《辛丑销夏记》等著述当中。他对广东文化的影响深远,最直观体现在其收藏上,《辛丑销夏记》更成为不少岭南收藏家的必读书目,京城和江浙一带的收藏经验由此被带到广东,对岭南的鉴藏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元 李衎《纡竹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 藏
1840年,中华大地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吴泰说,此时吴荣光也迎来了人生最后的三年。眼见时局纷扰,他将家中所藏名画、图书、彝器一一售出,其中就包括李唐《采薇图》、李衎《纡竹图》等,历经十三行行商和现代商人传递。
详见2022年9月7日羊城晚报A10版报道
时至今日,《采薇图》和部分吴荣光旧藏早已化险为夷,成为现代博物馆收藏的珍品。其旧藏的许多名作虽流出广东,分散到世界各地,但背后的鉴藏往事,早已使这些作品与岭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羊城晚报)
名家
,
说名
,
名作
,
吴泰
,
解读
【声明】本站官方已审核发布资料均系官方通过公开、合法、收费渠道获得,网友自行发布资料平台只提供审核职责,资料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2411977441@qq.com),如对资料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个人联系。
相关帖子
•
林蓝解读李衎《纡竹图》:融合文人画哲学与写实技巧,别开生面 ...
•
李劲堃解读《群峰晴雪图》:宋代画学启迪后世
•
创业板系列解读④当创业板ETF遇到期权,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
彭玉平解读《荔子碑》:唐宋八大家集其三,成就“三绝碑” ...
•
刚刚,国家疾控局解读优化防控措施!国家卫健委: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防 ...
•
朱万章解读赵孟頫行书《陋室铭》:一代宗师早年的珍贵探索 ...
•
专家解读XBB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
•
俄罗斯知名作家遭遇汽车爆炸!嫌疑人已被抓获,相关信息披露! ...
•
为什么这些名家书画被限制出境?代表作该怎么算?
•
名家云集 佳作纷呈——首届天津音乐节开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热点追踪
综合行研
政策解读
Copyright © 2008-2023
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https://www.cnxiongqi.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