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Vienna,维也纳 国内是国庆大假,我也跟放自己个假,去维也纳做个游客。 Matthiras组织了一场品鉴会,所以我们可以从乡下到城市,告别Eisenberg的爷爷们,终于可以看到帅哥了! 跟着Matthiras逛维也纳的酒吧。毫不起眼的门帘和店招,如果不是他带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进去的。 瘦小而充满激情的女调酒师 推开门却是另一翻光景,欧洲电影里的情景一下跃入眼中。清瘦的短发女调师,扬起头跟我们打招呼。Matthrias说她是调酒师冠军,只要告诉她我们的口感和喜好,她便能知道我们的口味。这样好玩的事情当然不能错过,于是跟Anjasina分别提出我们的要求,然后等待见证奇迹。 在奥地利的第一杯Corktail,杯子和酒都好喜欢 哇!不错,喜欢,对我味口!些许清甜,清爽,平衡,后尾带有点点清苦,酒精的浓淡也恰到好处!虽然好喝,不过鸡尾酒却是另一门学问,暂且我们还是回到葡萄酒的世界吧。 Matthiras说25号那天所写的关于两个Markus的论断有误(请回头参照13.Two Markus , The soul of Eisenberg wines)。我把Schutzenhof Weingut归于“旧世界”的风格,Gorszer Wein归于“新世界”的风格,可是对奥地利,Matthiras说Gorszer Wein才是传统,奥地利酿酒人不喜欢橡木过多地改变自然的赐于,因而他们多使于不锈钢罐让葡萄酒展现出自然,风土与葡萄本身的特点,因而大多数葡萄酒是清新,果香淡雅的风格。如果用桶那也是大而旧的橡木桶,让酒可以缓慢地氧化陈年,而不是吸入过多地橡木风味,让酒液依然可以保留其自然纯净的风格。 chutzenhof 酒庄内陈列的500升法国橡木桶 的确,我们参观的好几家酒庄,225升新橡木桶很少,大多数酒庄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多数的是500升,1000升,1500升,或者更大的,都是重复使用过好多次,橡木桶在这里只是一个惰性容器。不过,绕是如此,经过橡木桶熟成的酒与不锈钢熟成的酒还是大有不同,因而许多酿酒师会让酒先在大旧的橡木桶中熟成一年,两年,或者更短,更长,然后再转移到不锈钢罐中放段时间,再装瓶。不过每年的操作并不一样,酿酒师会依据年份特别,葡萄的熟成,发酵后的表现再决定。 Groszer酒庄内大的旧橡木桶,分别陈年着2014年与2015年的Blaufrankisch Groszer 2013年的Blaufrankisch就是在橡木桶里熟成一年后转移到不锈钢中的,2014年的却还在大的橡木桶中。两款酒品尝起来大不同,可能受当年气候的影响,因而具体的处理方法就无章可依,一切依赖酿酒师的决定,这也许是因为两个Markus 却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酒原因吧,每一款都是酿酒师的标牌。 葡萄酒新旧世界之分也许太过于片面,有些酿酒师受勃艮弟的影响,有些却坚守家族、国家的传统,分不出好坏,却让酒有了自己的性格,正如鸡尾酒一样,同样的马天尼,千个调酒师就有千样的味道,这样才让我们有了追寻不同酒吧的乐趣! 窗外隐约可见的大教堂 不过坐在圣斯蒂芬大教堂对面的酒吧,望着那么那座建筑了几个世纪的顶塔,我却点了一杯10年波特,穿过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长河,或许只有他们才能读懂彼此的沧桑与伟大。 日间的大教堂 注:关于Matthiras 所说的问题,前文请阅读:奥地利酒庄行 12 ——Two Markus ,Eisenberg的葡萄酒灵魂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5:08 , Processed in 0.4196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