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广告 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4:41 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广告 广告 广告 了解详情 >
会员跳广告 首月9.9元 秒后跳过广告 开通搜狐视频黄金会员,尊享更高品质体验! 1080P及以上画质仅为黄金会员专享> 开通/续费会员 抱歉,您观看的视频加载失败 请检查网络连接后重试,有话要说?请点击 我要反馈>> 正在切换清晰度... 播放 按esc可退出全屏模式 00:00 00:00 12:27 广告 下拉浏览更多 5X进行中 炫彩HDRVIP尊享HDR视觉盛宴
哎呀,什么都没识别到
反馈
循环播放 跳过片头片尾 画面色彩调整 AI明星识别 视频截取 跳过片头片尾 是 | 否
色彩调整
亮度
标准
饱和度
100
对比度
100
恢复默认设置
复制全部log
视频编码: avc1.4d401f(Main @L3.1) 音频编码: mp4a.40.5(MP4 AAC 44.1khz) 网络类型: p2p 视频格式: mp4 视频协议: https 音量: 0% 分辨率: 1920x1080 视频高宽: 640x360 缓冲数据: 0.000 KB/s 下载速度: 0.477 MB/s 帧数: 18675(0/18675) f DRM类型: false
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中国载人航天诞生于怎样的时代风云中?航天之旅背后都有哪些惊险时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又是如何在太空中建立起来的呢?今天是4月24日第8个“中国航天日”,跟随新华社记者张扬一起,回顾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这座中国人的“太空母港”,是如何在太空中建起来的呢?
肩负重任的“先遣兵”
作为空间站建设的“先遣兵”,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率先登场了。
交会对接试验是天宫一号的关键使命之一,航天员刘旺在太空中负责“百米穿针”……
天宫二号,则是首次试验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这是我国空间站长期飞行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之一。2017年4月,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了首次“太空加油”,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飞行任务圆满收官。
各大系统齐上阵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射向宽、落区安全性好以及海运便捷等优势,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座发射场,开启了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四足鼎立”的新时代。
为了“背起”货运飞船,运载能力更大的长征七号应运而生。面对吨位更大的空间站舱段,我们国家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横空出世。
发射神舟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发射天舟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以及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长征五号B,共同构成了“天地运输走廊”。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加速进行中。
太空“豪宅”生活
2022年11月,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一同组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空间站从“一居室”变成“三居室”。
在空间站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呢?记者张扬和航天员王亚平一起,探访了位于北京航天城的空间站训练模拟器。
神舟十三号乘组用了183天的小餐桌长什么样?私密与温馨兼具的睡眠舱里有什么?诞生了无数太空大片的舷窗又是哪一个?王亚平带你近距离感受空间站生活。
从1992年立项,到航天员飞天漫游,再到建设空间站,我们已经迈向太空,开启了中国的“天宫时代”。
故事还在书写
旅程还在继续
我们的征途
永远是星辰大海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
制片人:张扬
策划:马原驰
撰稿:麦凌寒、吴雪聪(实习)
导演:赵世通
本集编导:麦凌寒
新媒体编导:宋育泽
记者:张扬、杨志刚、马原驰、赵世通、李桢宇、麦凌寒、宋育泽、吴雪聪(实习)、陈敬瑜(实习)
鸣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