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将门-TechBeat人工智能社区上线一周年之际,我们评选出Top30进入「2021年度TechBeat红人榜」,同时我们也潜心策划了AI工作者人物专访栏目「AI红人荟」,带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感受来自青年科学家们的榜样力量。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粒界科技CEO·吴小毛的故事,此前吴博士还来将门分享过他的日常vlog,戳这里观看!「AI红人荟」系列回顾:王乃岩 | 葛艺潇 | 杜少雷 | 石冠亚 | 胡庆拥作者 | 林向屿 ![]() “创业几乎以每周的速度在让我发生改变”,已经创业五年多的吴小毛,仍然一刻不停地自我“迭代”着。2015年底,在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吴小毛创办了粒界科技。这是一家计算机图形与视觉技术研发公司,致力于推动渲染技术的跨领域化。去年9月,粒界发布了其核心产品,实时图形渲染引擎——GritGene。 ![]() GritGene产品效果图GritGene可以用于影视动漫制作,能够达到CGI级别的效果,亦可用于智慧城市、数字商业广告等领域。将原来主要应用于游戏制作的图形渲染引擎,应用在多种非游戏领域,粒界面对的是巨大的跨界挑战,但同时也是凭借差异化超越对手的机会。技术层面,实现跨界应用并不容易。商业世界里,“跨界”始终诱人,但却充满陷阱。不过好在,“跨界”已经是粒界基因的一部分。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吴小毛数十年的求学、工作和创业经历,既贯穿着视觉影像与计算机两条主线,又叠加着多次跨界的转折。而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创始人往往奠定了它的基因。 01 ![]() 『三次跨界』 ![]() 在Crytek供职期间的吴小毛博士转专业,从学界到业界,最后决定自己创业,是吴小毛的三次跨界。 吴小毛本科就读于南昌大学机械电子系,硕士被保送到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的是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虽然这两个专业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关系,但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C语言、basic等来编程,吴小毛逐渐发现,自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书期间,吴小毛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兴趣点——影视与特效。本科时,吴小毛开始沉迷于电影世界。“不管多烂的电影,只要在电影院一蹲,我都能看完。还有好莱坞的那些特效,我那时候被它们深深吸引住了。”硕士期间,有一些课程会涉及图形渲染:电脑屏幕上,计算机能够迅速响应虚拟灯光,从而实现对一只茶壶的打光、改变颜色等等。“我当时觉得这太酷了”,吴小毛说。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事情,像魔法一样吸引着吴小毛。于是,通过自学,他考上了交大的计算机博士。2006年从交大毕业后,他先在Autodesk工作了半年,做建筑类的产品,随后进入法国国立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 吴小毛在法国攻读博士后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吴小毛在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他曾担任欧洲图形学工业主席、百科全书《计算机图形学与游戏》的工业主席以及美国计算机协会《娱乐计算》的高级副主编;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IEEE CG&A、SIGGRAPH ACM / Eurographics Symposiumon Animation、Eurographics等发表论文12篇等等。不过,并非科班出身的他,还是隐隐感受到了自己的瓶颈。那些从一开始就得到本领域名师指点、出身名校的人,本科时就开始在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他们的起点太高了,吴小毛觉得,自己无法在学术领域成为世界上最牛的顶尖学者。不论最终是否能做到第一,但有能做到第一的机会,对他而言很重要。于是,吴小毛决定进入业界,入职德国老牌游戏开发商Crytek,这是他的第二次跨界。Crytek的游戏引擎CryEngine,与Unreal、Unity并称为业界三大主流商业引擎。吴小毛在这里工作6年,参与了引擎CryEngine、游戏《孤岛危机2》、《罗马之子》等的研发,创建Cinebox团队,并与好莱坞一起,将游戏技术应用于《移动迷宫2》、《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等影视特效制作。 ![]() 在Crytek供职期间的吴小毛博士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吴小毛沉浸在钻研技术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中,完全没有想过创业这回事儿。一位CTO曾经问他,想要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吴小毛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做Technical Director,管理那种东西太飘了,我不喜欢。”这位CTO告诉他:“如果不做Manager,你获得的资源是会有限的,你并不能完全drive一件事情。”这句话让吴小毛印象深刻,在随后的日子里,他逐渐领悟到其中的含义。一方面,在多次假设、验证、反思后,他发现自己具有一定的商业判断能力,在多次商业谈判中,也能很快get到对方的点,沟通颇为顺畅。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环境中,他很难去推动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比如,在有些企业对于开源持有比较保守的态度时,吴小毛却有着相反的看法。那时他虽然还没接触商务,但仅从人和商业的基本逻辑分析,他认为人类社会将走向一种更加开放的状态,开源才是正确的方向。事实证明,短短一两年内,这些企业就被竞争对手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再比如,吴小毛曾经作为公司技术代表与某好莱坞著名导演的团队在新西兰维塔数码讨论游戏与影视特效的深度合作,这也许是游戏和影视界的第一次重大正式接触。在交流过程中他隐约感觉到,无论是在捕捉用户需求,还是引导用户使用技术方面,自己似乎并不比商业代表差,甚至在涉及技术和商业混合谈判时,他更具备引导用户的独特优势。不过让他觉得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公司在商业合作上的过度担心,这次合作最终并未通过。这让吴小毛很失望,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技术并没有标准化到可以推广至所有的studio,短期的独占是可以被容许的,而当务之急是先做出一个行业的标杆案例,这才是符合商业逻辑的做法。原公司在诸多方面的理念与吴小毛认为现代企业商业和管理的理念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让他越来越感到失望和痛苦,不断助推他独立创业的想法。但最终推动他创业的,是其对中国市场的坚定看好。前公司也很重视中国市场,但似乎始终“get不到中国人的点”。吴小毛判断,将游戏类技术应用于影视特效,这波数字内容创作的变革,一定是在中国首先爆发,然后反攻海外市场。国外的影视制作十分成熟,流水线已经相对固定,内部改变的动力不足。即使一小撮人看中了游戏技术,认可这个方向,但最终拍板决策的人并不一定支持。但中国的制作流程还未固化,这反而成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市场+非游戏领域应用,出于对这片蓝海的看好,吴小毛投身他的第三次跨界——创业,将游戏中的图形渲染技术用于非游戏领域。 ![]() 粒界成立初期-吴小毛博士与德国团队合影 02 ![]() 『从技术专家到创业者』 ![]() 吴小毛博士在主持团队会议科学家、技术专家创业,科研技术水平重要,但绝非成功的充分条件。对于吴小毛而言,这是一个“从确定性到随机函数”的思维大转变,也是经历重重打击后,学会在淡然中保持热情的成长历程。吴小毛自认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人。虽然念的是理工科,但始终对文学、音乐,哲学等文科领域十分感兴趣。高中开始,他在课上拿着一堆文科书在底下偷偷看,看上去很乖,其实很少听老师讲课。在Crytek的工作经历,也让他逐渐发现自己在商业判断、沟通上的能力。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吴小毛表示,技术专家创业,比较容易犯的错误、遇到的瓶颈,首先是对自己的技术过度自信。“(很多人觉得)因为我的技术很牛,我就可以把竞争对手打垮,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技术专家是比较简单粗暴、直线判断的,比如我们写程序,是这个input,就该有那个output,中间没有什么随机量,我们反而就是要扼杀随机量。但商业世界就是一个随机函数,而且它变得非常快,尤其是对于人和事的判断,你是没有办法光靠传授学到的,只有自己去经历,在商场中打磨,才能慢慢找到感觉。”有的投资人看不懂,拒绝投资;有的投资人原本谈好了投资,又临时改了主意;到手的客户订单莫名黄了;嘴上说着“你们技术好厉害,保持合作,紧密联系”的客户,其实只是敷衍……在一次次现实带来的折磨与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中,吴小毛学会了更加淡然地面对痛苦与不确定性,也学会了“看人”。从投资人到合作伙伴,他逐渐能够迅速地判断对方是否有真实的合作意向,体量多大,能不能长期合作。 ![]() 吴小毛博士与同事合影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他变得更加包容。在吴小毛的观察中,很多理工科出身的人,爱恨非常分明,甚至过于分明。但身处商场,需要有足够大的包容度和开放度。“即使这个人第一感觉不太好,但是我能从TA身上学到某些东西,我也会试着正常跟他交往。只选择我们非常喜欢的人交往,我们的思路也许会变得越来越窄。”他说。这让他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更加中性、平和,不再是非黑即白。同时,他也开始把自己放低,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他不再归因于自己很厉害,而是感恩缘分与运气,让自己恰巧有机会能够成就一些事情。“但美妙的是,你并不会改变你的热情,而只是以中性、稳定、淡然的心态去推进,这是我经过五年的打磨之后才形成的,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吴小毛说。 03 ![]() 『跨界:粒界的机会、基因与野心』 ![]() 吴小毛博士在演讲让吴小毛倾注所有热情的,是他的公司粒界,以及将游戏领域渲染技术跨领域化的事业。 在游戏市场,粒界已经有了unity和unreal两家技术十分成熟的竞争对手,用户数均以几十万为基础,估值接近300亿美金。吴小毛表示,在游戏领域,粒界GritGene引擎的成熟度可以打个50分左右(若两家竞品的成熟度为100分)。“但我们的打法不是聚焦游戏领域,我们选择的是非游戏市场,这个市场大约是游戏市场的三倍。而在这个层面,不说超越他们,我认为至少可以说是持平的,能够形成强烈的竞争。”吴小毛说。影视动漫、智慧城市、移动端AR……粒界致力于在多个非游戏领域,实现图形渲染引擎的跨领域化。这将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雇佣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专门为使用游戏的图形渲染引擎而编写大量插件,突破软件限制等等,而是可以自己完成作品。 ![]() 粒界科技-影视动漫产品 对于粒界而言,跨领域意味着碰撞、启发与机会,是想要超越前人的绕不开的路径,亦是多年积淀形成的能力。“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在做跨界,这是我们基因里的东西。”在吴小毛的规划中,粒界将在一到两年内完成对各个领域渲染的统一化,做到快速输出,让用户不用再纠结于多个渲染器之间的转换。同时以智慧城市为代表,为数字交互提供一套云到端的联合部署方案,成为中国市场里比较主流的,数字交互引擎的标准解决方案提供商。 ![]() 粒界科技-智慧城市产品 而更长远一点的目标,则是反攻游戏市场,成为下一代游戏引擎。吴小毛解释,粒界做两个引擎,一个是用于影视动漫等高清渲染的引擎,一个是偏移动端,更加轻量和傻瓜式操作的引擎。在非游戏场景的应用实践、测试机会中,粒界会将这二者逐步对接起来,实现端云结合渲染,形成下一代游戏引擎的框架。在这方面,市场上成熟的引擎要么是在云端多GPU方面支持不足,要么就是在移动端多核及功耗上存在技术缺陷,它们经过20年的技术迭代,底层已经非常庞大且较为固化,灵活性越来越难以保证。吴小毛认为,与对手们相比,粒界的双核驱动已经建立了至少两年的技术壁垒期。而且这个壁垒甚至可以抵挡某些机构常用的瞬间砸钱和挖团队这样的攻击。据公开资料查询,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在今年年初战略投资粒界。双方在图形技术领域或许将会有更加深度的合作。在经历了漫长的准备蛰伏期后,粒界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为了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吴小毛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五点起床,跑步3公里。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创业者吴小毛满怀热情地向前奔跑,而五年的创业经历,让他的热情多了几分沉稳与淡然。未来,他将与粒界科技共同成长,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前行。- The End -想加入粒界科技,与毛哥一起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招聘入口:https://www.gritworld.cn/career/实习生招聘:点击这里直达!「AI红人荟」系列回顾:[1] 图森未来首席科学家 王乃岩 [2] 港中文在读博士 葛艺潇 [3] 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 杜少雷 [4] 加州理工学院在读博士 石冠亚[5] 牛津大学在读博士 胡庆拥 如果你想和他们一样,亲自来到TechBeat分享,或者想推荐身边闪闪发光但是尚未入驻社区的AI工作者——欢迎填写下方表单自荐/推荐,说不定明年的TechBeat红人荟专访,主角就是你! 自荐 / 推荐 单人Talk | 团队专场 | 录播or直播 | 闭门交流多种方式任你选择!推荐讲者成功也有奖励哦~ 关于TechBeat人工智能社区 ▼TechBeat(www.techbeat.net)隶属于将门创投,是一个荟聚全球华人AI精英的成长社区。我们希望为AI人才打造更专业的服务和体验,加速并陪伴其学习成长。期待这里可以成为你学习AI前沿知识的高地,分享自己最新工作的沃土,在AI进阶之路上的升级打怪的根据地!更多详细介绍>>TechBeat,一个荟聚全球华人AI精英的学习成长社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0 11:53 , Processed in 0.6085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