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靳红燕:牛胃仿生技术用于沼气工程靠谱吗?

2022-12-30 16:30| 发布者: zadak| 查看: 107| 评论: 1

摘要: 12月25日,在“沼气大家说”的会议上,董仁杰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让大家谈谈对牛胃仿生技术应用于沼气工程的看法。听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否定的。但凡听到有人说他们采用的是牛胃仿生技术,我脑 ...
行业品牌推荐

12月25日,在“沼气大家说”的会议上,董仁杰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让大家谈谈对牛胃仿生技术应用于沼气工程的看法。听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否定的。但凡听到有人说他们采用的是牛胃仿生技术,我脑子里就会冒出 “骗子”两个字,肯定更不会仔细了解他们究竟怎么仿的。之所以有这个偏见,是因为我觉得生物体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系统,仿生应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沼气工程这么一个低端的行业,离机械化和工业化尚有一段距离,竟然谈仿生这么高科技的东西,未免有点太不切实际吧。但会上听到一位同行介绍临漳项目的仿生概念,我忽然有了兴趣。我之前理解的仿生,更多的是无限的模仿生物体,但听了同行的介绍,我忽然意识到理念的借鉴也可以是一种仿生,仿生也许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于是开完会,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想了想董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董老师会上说的,牛吃的东西和我们沼气工程要处理的东西,并不太一样,我们处理的都是垃圾,是牛根本不会吃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仔细了解一下二者的过程和功能真的是一样的吗,真的有可借鉴之处吗?如果有可借鉴之处,具体借鉴什么?又该如何借鉴?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必要仿,二是仿什么,三是如何仿。
1牛胃的特点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牛胃。牛属于反刍动物,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是比较复杂和强大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让他们“吃进去的是草,产出来的是奶”。牛一共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瓣胃、网胃和皱胃。为什么牛有这么多胃?我们知道,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并不容易。因为植物茎叶主要以纤维素为主,纤维素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是难以消化和吸收的营养。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以牛为代表的反刍动物演化出了一套强大的消化系统和反刍技能。反刍,就是将吃进胃里的食物再反刍到口腔中,继续研磨后再次进入胃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大量进食,进食后的食物会先储存在瘤胃中,然后等到安全的地方,再将胃中的食物反刍到口腔中细细研磨。同时食物进入到胃里发酵后,也会变得软许多,此时再研磨,对牙齿的伤害也不大。一般情况下,牛每天会反刍6-8次,多在夜间进行。它们白天会抓紧进食,到了晚上会慢慢消化这些食物。牛四个胃的功能也是相当强大,各有分工。牛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部分。1)瘤胃。约占 4 个胃容积的 80%,牛瘤胃容积 为 100~300 L。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包括原生动 物(纤毛虫)和细菌,瘤胃内的酶全由微生物产生, 草料中的纤维质在这些酶的作用下发酵分解,形成 低级脂肪酸,大部分被瘤胃壁吸收。2)网胃。约占 5%,其功能如同筛子,将随饲料 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铁丝等存留其中,这些异物 大部分通过反刍排出。牛在反刍过程中,通过反刍 的食团,多次咀嚼时也能感知不消化硬物将其排 出,不然在牛的一生中,在胃中积存的不消化的异 物太多了,消化活动难以继续进行。3)瓣胃。约占 7%,其功能主要是吸收饲料内的水分,挤压磨碎饲料。4)皱胃。约占 8%,皱胃与单胃动物的胃作用相 同,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


图1  牛消化系统结构图
(引自孟尧博士论文《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瘤胃仿生工艺研究》)


图2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示意图(引自孟尧博士论文《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瘤胃仿生工艺研究》)
2有没有必要仿?
可以看出来,牛4个胃中的瘤胃和沼气工程的厌氧消化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瘤胃是一个大的储存系统和厌氧反应系统,牛吃进去的食物,在这个场所进行储存和并完成水解酸化和产生甲烷,沼气工程的厌氧消化过程也是如此。其次,瘤胃本身不分泌消化液,消化过程是通过内部微生物完成的,它提供的只是一个适合微生物的场所,这和沼气工程的厌氧消化罐起到的作用一样。再者牛吃的食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纤维素,而我们的沼气工程最头疼的也是纤维素物料的分解。从相似性来看,是有可能进行模仿的。其次瘤胃具有非常高的反应速率,据说有机负荷可以达到100 kg VS/m³·d,而目前沼气工程的厌氧技术还没有能超过10kg VS/m³·d的技术。瘤胃可以在48小时内降解60%-65%的纤维素,而沼气工程的厌氧技术至少要40天以上,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个降解率,那么从效率上来说也是值得模仿的。我查了一下资料和文献,大家所谓的牛胃仿生,基本也是对牛瘤胃的模仿。
3仿什么
既然有模仿的必要性,那具体应该模仿什么呢?我们先来对比一下牛瘤胃的反应过程和沼气工程厌氧反应器(单相)的反应过程,详见下列图表。



图3   厌氧发酵主要代谢过程示意图(引自邢宝山博士论文《仿瘤胃厌氧发酵体系构建与调控技术研究》)



图4  瘤胃微生物主要代谢路径图(本图引自邢宝山《仿瘤胃厌氧发酵体系构建与调控技术研究》)
可以看出来,两者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最大的不同,是目标不同。牛瘤胃要获得的主要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蛋白、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产生后会被牛胃壁快速吸收。牛瘤胃也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但这些只是消化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很明显,牛瘤胃是以水解酸化过程为核心的反应系统。而沼气工程中的厌氧反应器,是以获得甲烷为主,虽然也有水解酸化阶段,但是只是中间过程,所以沼气工程的厌氧反应器是以产甲烷过程为核心的反应系统。其次二者的微生物和反应条件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二者反应条件差异最大的是氧环境和PH值。牛瘤胃是一个交替微氧环境,而厌氧反应器是一个绝对的厌氧环境。瘤胃PH在5.0~7.5之间,而厌氧罐一般在6.5~7.8之间。研究过两相厌氧的人可能就会有感觉,这不就是水解酸化段和产甲烷段的差异吗?首先看交替微氧环境。一般厌氧过程的水解段主要是由兼性发酵细菌完成,酸化段主要由产酸菌完成,这两类菌对氧气的要求并不严苛。在两相厌氧中,产酸相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控制在-100mv~-300mv之间。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只要将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50mv以下即可。而甲烷菌的生存,一般需要将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300mv以下。所以,牛瘤胃系统出现交替微氧环境很正常,这进一步说明了它是以水解酸化为核心的系统。那么以产甲烷为核心的厌氧消化系统,可以采用交替微氧环境吗?如果是单相厌氧消化,我觉得是不可以的。其次我们看PH,一般发酵菌(水解菌)和酸化菌大多可以在5.0~8.5范围内生长良好,但其最适宜PH区间一般在5.2~6.3之间。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的PH必须在6.5~8之间。很显然,牛瘤胃的PH区间更利于水解酸化菌的生长。二者反应条件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牛瘤胃的核心功能是水解酸化,而沼气工程厌氧消化的核心功能是产甲烷,不难看出其微生物群落、反应条件,都是在为各自目标服务。所以,我们应该仿什么?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很清楚了,我们模仿的应该是牛瘤胃强大的水解酸化功能,尤其是对纤维素物质的水解功能。相反,很多人用主产甲烷的厌氧罐去模仿牛瘤胃,显然是有问题的。如果,连模仿什么都没搞清楚,根本谈不上如何去模仿。4如何仿
我查了一下资料,关于如何模仿瘤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侧重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目标是从瘤胃中分离出高效的微生物菌群,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目前这块在科研领域研究的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实际工程中还未听说有应用的。一个原因是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本来就是很难的一个过程,第二个原因是目前沼气工程盈利性还很差,对菌这块的需求和认识还不高。二,侧重反应器形态及反应条件的模仿,目标是模拟出像牛瘤胃一样高效的反应器,应用于工程中。比如今年2022“沼气+”创新科技挑战赛里面有一个“基于膜吸收的新型仿生厌氧消化及资源回收工艺”,就是模仿牛胃壁对VFA和氨氮的快速吸收功能。这种模仿,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和微生物相结合,所谓的反应条件,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其最终目标是为菌群提供最佳的生存环境。如果菌群不一样,反应条件是不是也应该不一样呢?所以我个人不是很认同单纯进行反应器形态及反应条件的模仿。三,反应理念的借鉴。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牛瘤胃的一些运行理念,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比如两相厌氧和推流式厌氧,我认为就是一种借鉴。前面我说到,牛瘤胃的反应目标是获得有机酸,我们要借鉴的其实是牛瘤胃强大的水解酸化功能。所以要借鉴,第一步就需要把水解酸化段独立出来,两相厌氧和推流式厌氧都是将水解酸化段与产甲烷段分开。水解酸化段的反应条件和运行方式可以借鉴牛瘤胃,水解酸化段和甲烷段的互动同样可以借鉴牛瘤胃。比如25日的“沼气大家说”会议上讨论的临漳项目:该项目采用多搅拌轴形式的卧式推流罐,同时每台搅拌器都可以正反转,这是仿瘤胃消化的“蠕动”过程。同时这个系统还有内回流功能,可以调节反应器前后段的微生物菌群密度差,这也是对牛胃消化过程的借鉴。另外,有些学者提出来,水解酸化阶段采用兼氧或者交替微氧环境,有利于水解酸化菌生长,同时可以抑制产甲烷菌,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关于反应理念的借鉴,应该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只是我能想到的还很有限。但这种方式,我觉得应该是现阶段最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
为何而写我想只有一直思考,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吧,欢迎您和我一起探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Emaitskam 2023-12-21 08:02
<a href=http://cialiss.buzz>buy cheap cialis discount online</a> Supreme CourtГў s decision to throw out part of the federal Defense of Marriage Act, and a statement by Pennsylvania Attorney General Kathleen Kane that the same sex marriage ban was unconstitutional

查看全部评论(1)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7 05:22 , Processed in 0.4461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