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明年国内经济走势如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怎么做?多位大咖发声→ ...

2022-12-25 11:31| 发布者: 赖振兰| 查看: 452| 评论: 0

摘要: 原标题:明年国内经济走势如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怎么做?多位大咖发声→明年国内经济走势如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怎么做?多位大咖发声→【大河财立方记者陈玉静丁倩徐兵裴熔熔】2023年注定是备受期待的一年。中央经 ...

原标题:明年国内经济走势如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怎么做?多位大咖发声→

明年国内经济走势如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怎么做?多位大咖发声→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 丁倩 徐兵 裴熔熔】2023年注定是备受期待的一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面对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的形势,如何统筹协调好各项政策资源,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12月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在北京开幕,大会持续两天半时间,广泛邀请政府与监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业界领袖,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主题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做好开局之年经济金融相关工作建言献策。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等分别围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深化金融改革与推动高水平开放等热门议题展开探讨。

关于加力促进经济复苏:目标与路径

尹艳林:

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表示,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极为困难的一年。由于疫情冲击超出预期、外部环境振荡超出预期、美国宏观政策走向超出预期等原因,2022年取得的成就实为不易,要倍加珍惜。

展望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外部环境仍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风险,外需收缩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大加深。从国内看,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这既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明年我国经济将大概率呈现的发展趋势。

他认为,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可以说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随着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人流、物流将更加顺畅,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得到有效释放。

对于如何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他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系统部署,重点要把握好八个重点方向:一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二是恢复和扩大消费,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三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支柱;五是启动传统服务业发展,这有望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先好转的行业;六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主战场;七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途径;八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保障。

朱光耀:

全球经济2023年陷入全面衰退很难避免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7%,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如果最坏情况发生,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只有0.5%,“这些警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判断的最坏情况,明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类似1982年全球债务危机发生后遭受的严重冲击。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这场危机范围多广、持续时间多长,以及危机爆发同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金融表现。

“多个国际机构看衰明年全球经济前景,提示各方应警惕重大危机。全球经济在2023年陷入一场全面衰退,看来很难避免。”朱光耀说。

与此同时,朱光耀认为,还要警惕西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转弯”后对自身产生的反噬作用。从2022年3月开始,美国实施了近两年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开始“急转弯”,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明年上半年美联储将继续提高利率。

王一鸣:

通过务实行动让市场主体增强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2023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明显回升。但经济整体好转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应该看到长达3年的疫情反复冲击,对我国经济运行影响深远,大量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企业和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债务持续积累,杠杆率继续攀升。企业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家庭消费更趋谨慎,各类潜在风险逐步暴露。这时既要增强信心,也要对经济修复的复杂性有足够的估计,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经济工作。

王一鸣认为,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关键是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务实行动,“一个行动胜过一大纲领,让通过务实行动让市场主体增强信心,让企业焕发生机,为经济注入动力,增添活力,迎来经济整体好转的新局面”。

深化金融改革与推动高水平开放

胡晓炼:

金融的本质姓“实”,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

从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出发,更加平衡协调、灵活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中国金融的本质姓‘实’,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宗旨,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是中国金融具有的内在基因。”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能逐步降低,等量资金投入带动的经济增长下降,金融支持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不足,产品供给、服务模式不能适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胡晓炼看来,金融资源配置效能逐步降低的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但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一传统的融资结构体系就很难适应需要。

对此,胡晓炼建议,应加快融资结构转型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独特作用,是深化金融改革的紧迫任务。

王兆星:

支持科技创新是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最重要使命

2022年,对于全国甚至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非常难忘、非常艰难的一年。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我们仍将面临许多困难、许多压力,仍然要继续应对许多风险和挑战,仍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值得明确。“我们仍要坚定信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所明确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说。

在他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必将以经济的现代化为支撑,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必将以中国的产业现代化为支撑,而中国产业的现代化又必将以教育、人才、科技的现代化为支撑。科技创新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国家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由世界大国变为世界强国的最重要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把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最重要使命,实现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王兆星说。

创新驱动下的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

屠光绍:

加大金融创新服务科创、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的力度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三大转型,即由科技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转型、绿色发展引领的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经济与数字化的发展转型。三大转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需要金融长期的投入。

金融服务该如何满足三大转型发展的诉求?中投公司原总经理屠光绍从三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三大域态。三大领域转型有自身的新特征,都有自己的域态,对金融服务也提出新需求,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域态,可以更好地满足三大领域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是以数据资产化作为主导,推动数据金融发展。数据作为资产要确权,数据要素变成资产使得数据金融出现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域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据金融域态越发展,反过来会越支持三大经济领域转型。

三是加快金融机构的管理变革,面对三大领域的转型,金融机构面临重要机遇与挑战。金融机构应抓住三大领域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金融机构管理的变革,迎接挑战,满足三大转型发展需要。

光大证券董事长赵陵:

“三大领域”或有投资机会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快速演变。面对新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如何展望明年经济走势?资本市场将出现哪些重大投资机会以及潜在风险点?

光大证券董事长赵陵认为,整体来说,明年国内经济是一个“前低后高”的走势。对资本市场而言,未来我国经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将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机遇。

关于投资,赵陵认为需要关注三大领域:一是疫情防控的大幅优化与促进消费政策共振,消费修复的投资机会是值得关注的;二是二十大政策护航,安全和发展领域将是未来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三是政策监管趋于常态,叠加海外流动性压力的降低,平台经济将迎来比较健康的发展机遇。

投资往往伴随着风险。赵陵认为明年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两大风险,需要投资者未雨绸缪。“风险之一主要是疫情的创伤还在,经济的修复有待时日。”赵陵说,本来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从防疫向抗疫的转变过程,挑战仍然是比较多。之后经济的修复同样面临着种种压力,经济仍然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

第二个风险是全球经济的压力将会从“胀”转向“滞”。在衰退压力之下,海外市场可能出现新的危机,波及到国内市场。

责编:高帅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4 08:08 , Processed in 0.6733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