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向东从医已三十余载,是我国闻名重症医学专家,他和同事们一起,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 " 中山一院 ")重症专业打造成为我国建立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重症学科之一。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心引导组的医疗救治组国家级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管向东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即写下《致天下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1.9 万名重症医护相应《倡议书》逆行出征,占其时增援湖北医务职员总数的近 45%。他本身也第一时间赶到武汉,奔走于武汉各重症收治点的 ICU、湖北各下层县市疫情定点医院。每到一处,他都会穿着防护服进入 " 红区 " ——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区。2020 年荣获 " 天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辈个人 ",2021 年荣获 " 天下良好共产党员 " 称呼,2022 年荣获天下 " 最美大夫 " 称呼。
记者和管向东传授约定的采访,由于他的繁忙工作频频改期。9 月下旬他奔赴贵阳,回到广州,还没竣事隔离,他又忽然接到指令,于 10 月 7 日告急奔赴乌鲁木齐……这是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近三年来的生存常态。自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已 16 次奉命出征,奔赴国内各地,担当一线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人的 " 救火队长 ",在疫情一线时间累计已凌驾四百天。
他在担当羊城晚报专访时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不停能感受到强盛的国家气力,依附着中国特色的 " 制胜法宝 " 和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的刻意,中国取得了病死率环球最低的结果。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带来大的推动,将来十年,重症医学专业将有更大、更快速的发展。

依附特有 " 制胜法宝 ",中国新冠病死率环球最低
羊城晚报:您到乌鲁木齐已经有几天了,现在疫情控制得怎样?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环境怎样?
管向东:现在我们救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 90% 以上是 70 岁以上、自己有底子疾病,如肿瘤、老慢支、慢性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大概导致他们原发病加重,或引起严峻肺部感染。我们还发现,接种了三针或三针以上的新冠肺炎疫苗的人群纵然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也都比力轻,根本不会发展到必要进 ICU 救治。
羊城晚报:近三年来,您 16 次出征,大部门时间都在疫情一线,见证了我们国家在疫情联防联控上的发展变革,作为医学专家,您怎样看我们的救治体系?有哪些是我们特有的 " 制胜法宝 "?
管向东: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一个比力美满简直诊病人管理、救治体系。好比说,针对局部聚集性疫情,我们可以根据疫情来快速确定方舱的规模巨细,并决定是否必要从外地调集医务职员。轻型或比力轻的平凡型患者在方舱中举行有用隔离,并得到救治,可有助于快速控制疫情。有加重倾向的患者则收治在定点医院。在定点医院中到达出院尺度的患者,出院后也会纳入出院管理流程,好比说仍有原发病必要继承治疗的,可转入 " 黄码医院 " 举行观察、治疗等。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我们探索出氧疗、营养支持、抗病毒感染、规复者血浆、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球卵白等有用的治疗本领,并形成了诊疗规范,大大进步了救治服从。
正是由于有美满的管理体系和诊疗规范,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病死率在环球是最低的。这此中有一些源于我国特有的法宝,好比中医中药在各型患者的治疗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部聚集性疫情中病人数目较多、病情比力复杂时,我们能从各省市调集医疗队来增援,以确保每个新冠患者都能得到富足的医疗照护,这也是我们中国的特色。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救治一线感受国家气力强盛
羊城晚报: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国家为了拯救生命而不吝统统代价,作为一线专家,您对哪些事印象深刻?
管向东:从一开始在武汉的严酷管控,到如今的动态清零步伐,都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的安万能得到保障。实在不管是在那里到场救治,我不停感受着国家气力的强盛。毋庸置疑,只有中国才气做到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一个国家,有多大水平恭敬生命,就会有多大本领拯救生命。
2020 年 8 月,新疆喀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位 51 岁的维吾尔族女性病情危重。我们专家组颠末评估后,以为她必须用到 ECMO(人工肺)。其时喀什根本没有这种装备,以是将 ECMO 装备、ECMO 专家分两次用专机从乌鲁木齐送来,又用专机从西安调配药品。其时还为她组建了一支 47 人的医护团队。厥后,她顺遂病愈出院,现在已经回归正常生存。

起步虽晚发展很快,重症医学救治成效有目共睹
羊城晚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公众对重症医学有了更多熟悉。您作为我国重症医学 " 元老级 " 人物,可否为我们先容下重症医学起步时的状态?
管向东:与西方国家差别的是,中国的重症医学起步较晚。1991 年从前,我国有 ICU 的医疗机构不凌驾 100 家,每家的 ICU 床位数都是个位数。1991 年,其时的国家卫生部明白了将 ICU 的设立作为评审品级医院的须要条件,并决定在天下创建 5 个 ICU" 窗口单元 ",中国的重症医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不外在其时,许多人大概根本没听说过 ICU,大概以为 ICU 住的都是救不返来的病人。实在 ICU 是医院里最安全的地方,相称于生命进了 " 保险库 "。其时许多医院的向导层也会有疑虑,由于 ICU 必要用到的生命监护和救治装备都比力昂贵,职员配备的数目和质量要求也很高。
羊城晚报:这些环境是怎样得到改观的?
管向东:用究竟语言。以中山一院为例,医院 ICU 中央建成投入利用仅 3 年时间,外科中归并循环、呼吸、肾功能衰竭的重症病人就实现了从殒命率 90% 到救治乐成率 90% 的变化,ICU 对生命的支持和保障服从有目共睹。
羊城晚报:1991 年到 2001 年,中国 ICU 建立 " 从 0 到 1" 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那么厥后重症医学又履历了怎样的发展?
管向东:今后重症医学进入学科建立和规模扩大的紧张阶段。2005 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建立;2008 年,国务院国家尺度化管理委员会答应重症医学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二级学科,并有了本身的学科号; 2010 年,重症医学专科中级、高级提升稽核纳入卫生部测验中央管理……近 10 年来,重症医学的发展得到更多支持:2013 年,重症医学科得到科技部国家天然科学基金专项支持; 2017 年,重症医学科成为获国家财务 150 亿元的 " 疑难病症诊治本领提拔工程 " 四个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天下重症医学专业从业职员也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如今的凌驾 20 万人,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重症病人的救治服务程度。
2003 年的抗击非典、2008 年的汶川地动救治,以及厥后一系列的庞大变乱中的救治,特殊是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不俗体现,让社会各层面人士都看到它的救治服从是不可替换的。
广东 ICU 数目天下领先,将来十年将有更大更快发展
羊城晚报:广东的重症医学发展取得了哪些结果?
管向东:ICU 建立必要的装备和职员投入都非常大,因此它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程度密切相干。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但 ICU 建立起步比力早,在学科发展方面也是开辟者。2005 年,中山大学成为国内首家重症医学专业博士造就单元,也是国内将重症医学纳入本科教诲的 " 首吃螃蟹者 "。2015 年统计数据表现,广东省内 ICU 的数目以及 ICU 的床位数都位居天下首位。到 2016 年,广东省全部的县级医院均配备有重症医学科。
固然我们的底子建立与西欧相比仍有肯定的差距,但在学术、学科发展上的差距已越来越小。比年来,我们与国外顶级重症医学专家交换的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重症医学年会,无论是天下性的,照旧广东省的,国外专家都会积极到场。
羊城晚报:新冠肺炎疫情给重症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变革?
管向东:此次疫情,让重症医学专业的救治服从和救治本领得到了又一次充实展示,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器重。专业的发展讲求传承,此前重症医学没有被纳入住院大夫培训体系,疫情发生后重症医学被纳入这一培训体系,这意味着将有更多新生气力参加这个行业;如今教诲部分也将重症医学专业纳入研究生招生项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速医学教诲创新发展的引导意见》特殊指出,要大幅度扩大重症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将来的十年中,重症医学专业将有更大、更快速的发展。 ( 更多消息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大咖金句】
一个国家,有多大水平恭敬生命,就会有多大本领拯救生命!
——管向东

总筹谋|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林洁
实行统筹|蒋铮 张华 黄海昀
引导单元|广东省卫生康健委员会
出品|羊城晚报羊城晚报大康健研究院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海报|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