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内阁争论对政策影响凸显,而英镑贬值却远低于欧元,其中关联因素与角度耐人寻味,市场短期因素和国家长期逻辑存在国际关系及英镑特性关联值得关注。 首先英国政要调整的动荡是主因。 近期英国新首相特拉斯更换财长引起英国政策恐慌凸显,英国财政政策面临重大考验是货币政策重要的参考。首相特拉斯上周五宣布解雇财政大臣科沃滕重新任命前卫生大臣和外交大臣亨特接任财长,进而此前政府迷你预算中削减公司税的条款悄然消失,其中包括放弃公司税从19%上调至25%,同时所得税基本税率从20%下调至19%,所得税最高税率从45%下调至40%。由于科沃滕和特拉斯主张减税将刺激经济更快增长,市场呈现英国197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减税措施对市场冲击很大,英国财政陷入不可持续的债务陷阱是当前与未来英镑不稳定的基础及条件。 英国汇市和债市大幅下跌,养老基金流动性危机伴随减税计划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穆迪等评级机构的谴责。随之今晨英国首相收回原有财政减税方案,并向公众致歉,英国财政政策评估回归审慎阶段,进而英镑反弹与英股上涨表现良好。毕竟英国脱欧之后的金融市场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英国政策不稳必然危及金融市场稳定,尤其是伦敦金融中心位置显赫,稳定全球处于敏感位置与时机。欧洲动荡的稳定和英国波折的关联存在欧洲范畴及环境。为稳定市场,英国央行实施为期两周购债操作,并采取两次紧急干预提高购债上限,其主动将与通胀挂钩债券纳入购买。 目前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至4.77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4.34%,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反向波动促进英镑对美元汇率至1.11-1.14美元基本稳定,英国金融动荡接近尾声。作为成熟的发达国家,货币资质和经济系统的健全是避免危机的根本防护及保驾。 其次英国货币政策犹豫不决有异。 目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与英国通胀错位运行,英国通胀已达10%以上,但英国央行加息举措并未积极推进,反之延迟加息或存在概率加大,这对英镑起到制衡作用显著,进而英镑低迷至历史上30多年对水平格外抢眼。 其中英国自身因素的约束存在政策逻辑的牵制,相反外围因素的复杂性值得关注英镑角色的双重性,既置身欧系货币之内,又徘徊世界货币之间。这就是英镑试图带动和调动欧元一起并进,但是欧元因素的混乱是英镑无法牵动的关键,内因不足远比外力更难以抵御。外力来自美元急切贬值是英镑需要配合并协从的核心,进而英镑大起大落内因有限、外部无力是关键环境及条件。 因此,透过英国股市似乎更容易理解英国现状的基础逻辑。毕竟英国股指稳定局面是英国经济背景,英国企业由于全球金融中心的良好经济环境,加上稳定的经济制度,企业运营具有得天独厚的效率与作为。英国服务业为主的个性决定劳动力市场灵活,世界银行认为英国是欧洲雇佣市场第二强仅次于丹麦。 随之英国投资创业障碍少,经合组织统计认为英国创业障碍世界最少,产品市场监管位居世界第二,贸易和投资便利排名世界第三。 最终英国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英国是世界上创新型企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研究基础的质量仅次于美国,英国经济基础决定的英镑脆弱性是表面和短期因素,英镑长期价值将依然具有魅力及投资价值。 最后英国欧式与美式两面性兼有。 英镑位于欧洲地理中心,更是欧洲金融聚集主要位置。同时作为美国和美元的新联盟及新伙伴,英镑是区域货币与全球货币双角色。尤其全球竞争格局已经从金融转向石油商品更加明朗化,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期货备受瞩目的市场,伦敦石油价格高于纽约的现实预示英镑潜在的力量和影响将是欧洲唯一。 目前正处于全球化重组阶段的周期,英镑价值魅力及其前景远景将更个性优势。尤其同美元紧密关系的新构造将是英镑欧式货币权威之新意与价值构造的核心,其中英镑世界货币排位,加之伦敦金融城都是英镑值得关注的支撑。 目前有数据显示,英国脱欧不确定性风险影响下,预计目前英镑被低估15%左右。虽然英国疲软经济加上央行上调利率前景黯淡,英镑兑美元汇率跌至1:1平价可能性存在,但是按照历史标准衡量,英镑汇率低估是投资者怀疑英镑结构性风险的重点。英镑公允价值估价货币强弱程度的潜力主要集中英国脱欧风险,而目前俄乌事件是冲击欧洲大陆焦点,也是英镑被制衡的背景和逻辑关联的重点。 预计英镑将随着美元贬值可能存在反弹升值可能,毕竟英镑利率上行存在预期,加之伦敦金融城背景和现实依然是英镑重要的支撑及保障。虽然目前英国政策与执政者改革方案不断变化,但英国经济与独立后的自主将是英镑潜在的优势,预计英镑积极面或将协助美元运行的需求为主,美元贬值助推英镑上行值得期待,英国经济或并未预料的如此不良,经济特性或欧洲风范依然是英镑重要的底气和前景。 本文作者:汤静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策略师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雄启汇|雄启识慧云上智库:您身边的行业研究顾问
( 黑ICP备2023000012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5-9 11:19 , Processed in 0.5612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