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习言道|以“法”打造安全清朗的“第五空间”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网络强国】习言道|以“法”打造安全清朗的“第五空间”</p><p>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 题:<strong>习言道|以“法”打造安全清朗的“第五空间”</strong></p>
<p>记者 阚枫</p>
<p>网络被称为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p>
<p>然而,近年来,小到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沉迷,大到数据窃取、网络监听、黑客攻击,网络安全问题的集中凸显警示人们:“第五空间”如何安全清朗、规范有序,不仅是各国发展的新挑战,也是全球治理的新课题。</p>
<p>“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强调。</p>
<p>在一个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数字社会的国家,中国的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不仅事关超10亿网民的切身利益,更有助推人类数字文明构建的世界意义。</p>
<p>一方面,网络空间法治化是网络安全的基石。</p>
<p>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亿万网民生活工作在网络世界中的最基本诉求。</p>
<p>“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曾这样论述网络安全的意义。</p>
<p>近年来,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推出,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战略规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再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发布实施,以“法”保障网络安全的“四梁八柱”逐步构筑完善。</p>
<p>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法治化还是网络文明的保障。</p>
<p>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水军、畸形流量、网络谣言等乱象备受社会诟病。打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既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
<p>“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p>
<p>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p>
<p>近年来,从整治网络乱象到压实平台责任,从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到加快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治理成效越发显现。</p>
<p>今年全国两会上,两高报告中两组反映网络空间治理力度的数据格外引人关注。</p>
<p>2021年,全国法院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赌博、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28.2万人,同比上升98.5%。</p>
<p>这些数字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有力印证,也是中国以“法”打造安全清朗网络空间的鲜明写照。(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