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需32道工序!快来观赏这项流传千年的非遗绝技 ...
木版水印专业学名为“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对中国书画精品进行高仿真复制的传统工艺,也是一项国家级非遗文化物质遗产。2月18日,一项复刻艺术神韵的展览“绝技千年——朵云轩木版水印精品展”,在坐落于龙华街道的朵云轩艺术中心亮相。朵云轩木版水印代表性传承人郑名川老师,带领观展居民走进展厅,一起了解木版水印的传统制作工艺手法,零距离感受木版水印技艺中的工匠精神。走进展厅内,墙上3行17列、51张展示板引人注目。以步骤拆解的方式,向参观者演示木版水印书画的制作过程。仅一小幅桃子图,需要工匠一刀一刀刻出17块木版,分别沾染不同色彩的颜料,依次印在宣纸上,印出一幅书画作品。
记者在展览中得知,木版水印技艺共有三十二道基本工序,分为勾描、雕版、水印三大部分,需要勾描师、雕版师、水印师三人合力完成。观展的居民们一边拍照,一边讨论:“这些作品就像画出来的一样。”“渐变色是怎么来的?”“制作一幅木版水印画太难了。”
展厅中庭有一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是朵云轩有史以来尺幅最大的木版水印作品,是一幅历时八年完成的十二条通景巨制。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复刻的是中国画大家、‘海上画派’代表任伯年的经典巨制《群仙祝寿图》。原画作于金笺之上,由十二条通景画构成,表现46个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寿筵祝寿的仙灵境界,场面宏大,内容祥瑞。”郑名川介绍,“这套作品完成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需要绘制的勾描稿、刻印的雕版数量接近2000件,水印工序更是需要反复手工套印多达万余次。”
此次展览陈列的都是代表朵云轩木版水印技术的展品。展品形式既有折扇,也有藏书票、书画,书画内容涵盖花草、水果、山河等。木版水印作品种类极多,让居民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品味非遗千年绝技的独特魅力。
据悉,朵云轩自1900年创立之日起,就传承了木版水印这一传统技艺。经过一百二十多年薪火相传,将木版水印技艺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如今,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在中国书画复制、古籍善本再造、传统水印笺纸的制作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范。
记者:杨宜修、张洁
编辑:陈思宜
校对:陈海笑
审校:韦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