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国际最新白皮书发布 《银行运营效益和效率提升新洞察》 ...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毕马威国际最新白皮书发布 《银行运营效益和效率提升新洞察》</p><p class="ql-align-justify">毕马威国际之前发布的《银行业运营的战略性成本转型》报告显示,200名受访银行高管将成本管理视为“头等大事”,其中61%的人表示,降成本的战略重要性已得到提升。尽管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2021-2024年期间能够降低10%以上的成本支出,但他们也承认此类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而不到一半的人则认为其所在机构已经实现了之前的成本优化目标。</p>
<p class="ql-align-justify">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银行如何应对成本问题,在本次报告中毕马威对2014-2021年间全球50余家大型银行的成本绩效进行了详细对标,以分析解读其绩效背后的驱动因素及降低银行运营成本的有力抓手。</p>
<p class="ql-align-center"><strong>一、2014-2021年间全球50余家</strong></p>
<p class="ql-align-center"><strong>大型银行对标分析</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1. 成本效率表现</strong></p>
<ul>
<li class="ql-align-justify">对标结果显示,成本收入比(CIR)和股本回报率(ROE)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成本效率突出的银行能够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回报,提高成本收入比可改善股本回报率,反之亦然。</li>
<li class="ql-align-justify">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的2014-2019年期间,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从64.9%下降到60.8%,鉴于成本的重要性,此表现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然而,自疫情爆发以来,其成本在2021年再次攀升至61.6%,并波及了所有地区。主要表现为员工成本增高(客户咨询业务量增多、旷工率上升)、技术成本上升(数字开发加速、居家办公所需的通信和硬件成本)以及贷款损失准备金增加。</li>
</ul>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2. 成本效率的驱动因素</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我们所选的涵盖全球银行的大样本显示,无论是在成本收入比上升或下降期间,运营成本(非利息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均保持高度一致。</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运营成本与净利息收入息息相关</strong></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资料来源:标普智汇数据库、毕马威分析</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尽管员工数量大幅下降,但员工总薪酬成本出现上升</strong></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资料来源:标普智汇数据库、毕马威分析</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尽管进行了科技投资,但员工薪酬占总成本的比例仍有所上升</strong></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资料来源:标普智汇数据库、毕马威分析</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二、提升成本效率的改进措施</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尽管银行在对整个价值链实施数字化和自动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大量机会可以通过应用科技来提高成本效率。例如,通常可以对风险、财务和人力资源等需要较强技能的中台团队的相关领域的科技资产进行现代化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p>
<p class="ql-align-justify">在《银行业运营的战略性成本转型》报告中,毕马威建议成本计划应从以下3个关键角度,12个事项上重点关注业务活动,即成本转型的12项抓手:</p>
<p class="ql-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div></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三、提升成本效率的关键措施</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深入挖掘成本效率提升点,例如实施以下列举的关键措施以提高生产力并降低成本:</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 1.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报告:</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简化决策并提供零基础报告支持,提高负责向上汇报的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 2. 自动化转型看板:</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为银行内的所有转型项目生成实时看板,使项目团队得以更专注于转型工作,减少准备定期的状态报告耗费大量时间;</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 3.优化渠道平台:</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利用客户分层分类、客户旅程设计以及销售和服务流程数字化来优化传统渠道模式,更合理地利用现场、分支机构和远程客户服务中心人员的优势技能;</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 4.后台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通过工作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可有效获得效率提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也使越来越多的流程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提高生产力;</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 5.风险控制合理化和自动化:</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通过减少控制数量并进一步引入智能技术以减少人工风险控制,优化相关的人为干预环节;</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 6. 简化银行运营基础设施:</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技术资产的标准化、技术组件互用性的提高,以及向云上迁移均可有效减少对本地IT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人员的需求,降低IT成本。</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四、我们的建议</strong></p>
<p class="ql-align-justify">银行应该从降低复杂性和技术投资两方面来确定可采取何等成本措施以提高员工生产力,分别在企业战略、组织简化和业务手段等领域采取相应的成本措施提高生产力。同时,应对未能提高员工生产力的现有或规划的措施进行重新评估,以有效降低银行的成本支出。</p>
<p class="ql-align-justify">在规划和实施此类转型措施时,建议银行严格分三步走:</p>
<ul>
<li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严格审核项目以便于比较;</strong></li>
<li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根据项目影响确定优先级;</strong></li>
<li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基于实时报告持续进行转型管理。</strong></li>
</ul>
<p class="ql-align-justify">能够经过经深思熟虑的转型项目以提高员工生产力的银行,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卓越的成本效率和更丰厚的回报。</p>
<p class="ql-align-justify"><strong>结语</strong></p>
<ul>
<li class="ql-align-justify">毕马威拥有一支由成本转型专业人士组成的,能与世界领先的国际、区域和本地银行展开合作的国际团队。我们可以帮您评估潜在的收益改进机会,确定职能部门的成本节约策略,并制定契合您的组织需求的执行计划。在打造整体数字战略、改善并购整合和组织协调、重构运营模式以帮助客户提升价值方面,我们具有丰富的经验,能深入挖掘效率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全面的见解,从整体上帮助您以更快速、更具成本效益和更有效的方式应对变化。</li>
</ul>
<p class="ql-align-justify">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p>
<p class="ql-align-justify">©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p>
页:
[1]